人工智能“抢饭碗”?全国人大代表谈“双刃剑”效应

发布日期: 2020-05-15 18:09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央首提“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当下,人工智能与疫情影响双期叠加下的“饭碗”问题,成为两会代表的关注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这次比较关注的还是就业领域。中央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都是作为第1条提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称,江苏相关部门在疫情之前就已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就业带来的影响。

在戴元湖看来,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以后,对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等都提出全新要求。谈保就业,首先得正视人工智能时代。

不逃避、不排斥、不依赖,反而是作为先手、快手提前应对,成为就业大省、也是制造大省江苏的选择。

“我认为,疫情发展势必加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首先在于很多最新前沿理念得到了广泛运用。就业结构其实是服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就业的变化。”戴元湖认为。

在人工智能对于就业的影响方面,江苏做了一些调研。

据戴元湖介绍,通过对1000多户企业以及68万职工的问卷调查,初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人工智能创造了大量岗位。在1000多户企业中,25%以上的新岗位产生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调研预计,未来3年时间,34.46%的技能技术岗位和36.37%的工程师或技术研发岗位呈增加趋势。

同时,问题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对于传统重复性强的操作岗位具有非常大的替代性。对于低文凭的简单功能性岗位,影响幅度可达50%。

总的来看,人工智能好似一把架在就业上的“双刃剑”:在未来,这将带来海量的新兴岗位;但在当下,人工智能对传统人工的“抢饭碗”现状亟待重视。

戴元湖认为,除去对就业率的影响,人工智能对传统的薪资支付和社会保障体系也带来不容小觑的挑战。

“由于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跨界性比较大、灵活度比较高,长期以来的工资支付体系、劳动保障体系,特别是劳动关系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戴元湖认为,以人工智能创造的部分新岗位为例,这些并不在传统的社保目录里。那么如何“填白”,需要做出一些设想和规划。

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人工智能时代也为就业带来积极的一面。

戴元湖以此次疫情期间为例,“疫情当下的今年一季度,江苏的新增就业岗位有所增长,从全国情况看也属于前列。这说明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经济的弹性比较大,科技发展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在突发情况下,智能制造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说到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我还是抱审慎积极态度。”戴元湖说,比如4月以来,无论城镇新增就业量、登记失业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其中,人工智能的作用不可忽视。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颜慈  葛勇     编辑:茶茶

查看更多新闻

在线OCR识别小工具,一键提取图片中的文字,转成word、excel、pdf等文档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品恩科技园1203
皖ICP备1400190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701号